以爱和同情浸润人心

以真主的使者看待生命和存在的视角而言,爱和同情是最明显、最突出的原则之一。自他作为对全世界——尤其是对人类——的怜悯被派遣以来,他的所有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从家庭生活到邻居关系、从召人认主、信仰活动到社会、行政关系,都建立在爱和同情的基础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和同情是他在实践教育中的基础。他是一位导师,一个将生活变成了处处充满爱和同情的导师。

真主的使者不仅是对人类、也是对全世界的怜悯而被派遣的先知。(见21:107)怜悯是爱、关怀和奉献相结合的产物。它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即是:无私奉献。正因此,古兰经中所有先知的共同表达都是:“我不为传达使命而向你们索取报酬;我的报酬,只由众世界的主负担。”(26:109)这种无私奉献是对人类深切关爱的清晰表达和体现。奉献爱者会因为爱而不去期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回报。

发自内心爱人的封印先知

古兰经对真主的使者面对人类所体现出的这一深深的爱、关怀和怜悯加以肯定、赞扬和指引,古兰经在描述先知在这一方面——无私奉献的细腻感情时说道:“如果他们不信这训辞,在他们背离之后,你或许因为悲伤而自杀。”(见18:6,26:3,35:8)因此,没有爱的人难以关怀、怜悯、包容与自己对话之人,也难以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内心。缺乏关怀和奉献的枯燥无味的爱,没有何意义可言。所以,真正的爱和怜悯才是教育的基石,那些做不到不求回报的爱人者是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的,即便身为教育者,也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成功;即便他提出了建设今世的方法,他也无法照亮通往永恒世界的道路。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对真理的热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精神之所在。短短的23年间,即使是对抗先知最顽固的敌人也向伊斯兰敞开了心扉,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对人类的深切热爱以及源自这种大爱的同情和怜悯的态度与行为。凭借这无私的爱,他消融了他所面对的人们心中的怨愤、愤怒、仇恨和敌意,并成功地在所有人的心中建立了“优良典范的形象”。先知的教导:“最优秀的人和最受安拉喜爱的人,是对人类最有益的人。”[1],则是对这种大爱的另一种诠释。因为他呼唤信士成为对全人类最有益的人,不正是他想要拥抱和关爱所有人最明显的明证吗?

以爱为本的师生关系

作为全人类的导师而被派遣的先知,他与他的第一批学生——圣门弟子们的关系就是建立在爱和怜悯之上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古兰经谈及使者时说:“你们本族中的使者确已来教化你们了,他不忍心见你们受痛苦,他渴望你们得正道,他慈爱信士们。”(9:128)在这方面,他不仅爱信士们,而且作为对他们的爱的自然流露,他以一种父亲般的情感而牵挂着他们,为他们担心,不忍心他们受痛苦。在教育和培养他们的同时,他还以爱和慈悯与他们相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以真主设置在他心中的伟大怜悯情怀去温和地对待他们,一如古兰经所指明的那样。(见3:159)

作为一个老师,先知爱自己的学生(圣门弟子),圣门弟子们也同样喜爱先知胜过了喜爱他们自己。因为作为一个爱的先知(先知的一个称号为真主的挚爱),他在他们的灵魂里播下了爱的种子。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爱、关怀和尊重,就是他播下的这份浓浓的爱的果实。他们爱他们的老师胜过他们的灵魂,胜过一切,他们认真仔细地倾听他的话,并小心谨慎地遵循他的教诲。这种爱使他们对先知的话令行禁止,全心全意服从他的命令和禁令,毕竟,爱一个人的自然结果和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按照他的道路(即先知的笋奈)去生活。

从未见过如此爱老师的人!

教育是一项关乎爱和心灵的工作。老师则是一个能用爱和怜悯打开闭锁的心门,成功地收获心灵的人。对此,真主的使者是举世无双的师之典范。

  • 一位辅士来拜访真主的使者,对他说:“真主的使者啊!我爱你胜过我的生命、我的家人和我的财产。一想起你,我抑制不住自己,马上就来看你了。然而,当我想到你的死和我自己的死时,我看到的是:当你进入天堂时,你将与众先知一起处于高位。我最怕的事就是哪怕死后进入了乐园,也难以再与你相伴。”然后他叹了口气,站到一边。不久之后,真主的启示降临先知:“谁服从真主和祂的使者,谁就与真主所眷顾的先知、诚实之人、殉道者和清廉的人在一起。他们是多么好的伙伴啊。”()于是,真主的使者将他叫到身边,将这节经文所传达的喜讯告诉了他,这位圣门弟子内心受到慰藉,焦虑也因此而得以消解。[2]

[1] 泰伯拉尼(Tabarani),《圣训中辞典》(Mu’jam al-Awsat),5787,6026。

[2] 嘎兑•易亚德(al-Qadi‘Iyad,另译安亚德),《心灵的良丹》(al-Shifa),卷2,18;泰伯拉尼(Tabarani),《圣训中辞典》(Mu’jam al-Awsat),卷1,152。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