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教育原则(3):宽容(上)

宽容,是爱与怜悯在教育、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中的又一体现——简单来说就是在生活之中的又一体现。宽容就是不轻视任何人、不因犯错误而责备或羞辱任何人,相反,是原谅错误、并替犯错者遮盖它,且想尽办法去纠正这些错误,并以同等、均衡、适宜的方式对待持不同信仰或不同观点的人。宽容是真主的使者堪为典范的道德之本质。这种美德,不仅对于教育而言很重要,对于建立和发展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圣行。它为幼儿园等各类教育机构和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建设性/永久性解决方案的基本动力。若非如此,那么偏见和暴力将会取代宽容,侵占人类所最需要的爱、尊重、同情、信任、和平与安宁的环境。

宽容,是伊斯兰的基本价值之一,而真主的使者正是实践这一价值最好的典范。在每个人都因意见分歧而陷入敌意和暴力、为了消除异见而进行迫害的时代,真主的使者把爱、怜悯与包容的宗教价值观作为一项原则践行于其人际交往和教育理念之中。作为人类导师,他在教育领域中的这一实践以及他在这方面的命令和禁令为天下所有父母和教育者们树立了榜样、奠定了根基原则,直至末日。

重视而不要轻视!

在教育中,真主的使者遵循这样一条原则:以教育的名义、以宽容的态度,去接近(教育)交流对象,而不轻视任何人。在这方面,先知所实践和教导的基本标准即是“一个人轻视他的穆斯林兄弟,足以构成罪恶”。1因为每一个人,真主把祂的精神吹入了其中,他/她就被创造成了有价值的生命。2轻视、蔑视万能的造物主所创造的尊贵的、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对撒旦的臣服。因为他以人类始祖阿丹是从尘土中创造出来为由,傲慢自大,轻视阿丹(不肯向阿丹叩头),最终违背了他的主的命令。因此他被从近主之境逐出,直至末日都受到诅咒。3因此,自视伟大、蔑视他人的人,将会走上一条迷误的道路。

因此,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任何人,都不能通过贬低、责骂甚至侮辱来达到赋予他们的(教育)交流对象以任何价值。但是,通过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的不同意见和想法,包容他们大大小小的错误,并通过这些行为让他们感到他们受到重视,则可以教授他们更多,可以用真理美化他们的灵魂。为此,真主的使者从不给教育工作者和接受教育者以压力,他会用温柔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如果有不足和错误,使者会包容他们,然后再教导他们正确的做法。艾乃斯·本·马利克为真主的使者服务了十年,提及使者的包容和平易近人的品德,他这样向人们讲述道:我在麦地那侍奉使者十年,由于我当时还小,各方面还达不到使者所希望的那样,可是使者却从未对我说过:“噫!”。对于我所做的事,他从未这样对我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干?”,也从未说过:“你为什么不这样干?”4

总之,教育的出发点即是重视受教育者,不要因为他们有一些错误的、不完整或者不同的思想、行为和信仰就轻视或贬低他们。因为傲慢和随之而产生的的粗鲁行为、恶言相向和羞辱对于教育而言,没有任何价值。相反,这种消极否定的态度和行为却会对(教育)交流对象的情感产生负面影响,最终破坏教育的氛围。它不仅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疏远,而且也会使其对教育者所要传达的信息、进行教育的环境甚至知识和道德本身产生冷漠感,并对此疏远。在这一方面,圣门弟子们将使者所遵循的路线这样来描述:“他永远不会对任何人说坏话或做坏事,不会在集市上与人争论,不会以恶报恶,相反,他会表现出宽容和体谅。”5

原谅和遮盖错误!

除了不去关注错误外,宽容的另一要求是遮盖他人的错误、不足和罪恶。因为无论谁的错误被当众指出,无论谁的罪恶被揭露,表面都是以教育之名,实则却是在抛弃他。没有人希望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被别人知道或被揭露,也不会接受这一点,同样,人们也会对那些揭露者怀有怨恨和敌意。如果是父母,就会导致孩子/青年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使他们远离家庭;如果是老师,则会导致师生关系疏远,使他们远离课堂和学校。即使要求必须上课,他们也不愿听讲,即使看起来在听,他们也没有受益,因为他们完全封闭了自己,他们关注的不是学习,所以并不能获得课堂的知识和灵魂。因此,教育的基本原则不仅是要容忍孩子/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还要通过为他遮盖这些错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再引导和帮助他们。

对此,真主的使者提出了以下的基本原则:“谁在今世为他的兄弟的过错遮盖,真主就会在后世遮盖他的过错。”6因此,当孩子们或年轻人看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为他人所宽容甚至被遮盖,他们就会受到这种行为的极大影响,感受到来自家人和老师的恩惠。会确信自己受到的是真诚的帮助,面对这种包容和度量,他们就会放心地把自己交到教育者手中。这样,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遮盖错误,有助于形成和加强信任环境,而这对于教育来说,则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通过这样的行为,“宽容他人、并为他人遮盖错误”的美德潜移默化地就影响了(教育)交流的对象。使者说:“一个人替他的兄弟遮盖其缺点和过错,就如同他复活了一个已死之人一样。”7这一圣训,简明扼要地指出了这一美德的崇高价值。

脚注:

1.《穆斯林圣训集》,善行篇,32;《艾布达乌德圣训集》,礼节篇,35;《提尔密济圣训集》,善行篇,18。

2.参见《夜行章》,17:70;参见《石谷章》,15:29

3.参见《石谷章》,15:30-35。

4.《艾布•‎达乌德圣训集》,礼节篇1

5.《提尔密济圣训集》,善行篇69

6.《穆斯林圣训集》,善行篇58,72

7.《布哈里圣训集》,行亏篇,3;另,参见《艾布•‎达乌德圣训集》,礼节篇,38。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