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很多人可能在某些领域出类拔萃,但是,我们会发现,在另一些事务或领域中,他们则处在最末端。

例如,我们会发现,一个精通战争策略和战术、享受天赐的常胜将军,不论他在这一领域多么卓越,他也几乎不可能兼顾其他领域,尤其是在怜悯、感情和理解这些方面。甚至,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杀戮,大多数情况下,他很难成为一个仁慈之人。这是因为他的感情已经失去了波动的敏锐性(变得冷血),他的怜悯之心因为杀戮过多,当他正在杀人时,已不能够感受到丝毫的情绪波动。也许也有在政治领域意气风发的政治家,但你可能会发现他越是成功,离诚实可靠就愈加遥远,甚至也许已经不再尊重人们的权利。即他对诚实可靠、一腔正气的侠义精神的远离程度,是与他在政治领域的成功是成反比的。这意味着:在某一领域的攀升,其代价是在另一领域的跌落。

正如你所能见证的那样,一个人是如何被当下现状的汹涌潮流所裹挟,于是,在一切事情之中,他都在亦步亦趋地追寻着经验;也见证了这个人心灵和灵性的生活为何难以跨越坐标轴的零线。甚至于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以自己的理智攀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地球海拔最高点),然而他们的心灵、灵性生活,你会看到,却仍然还在死海(鲁特之海,地球海拔最低点)之中。多少人,他们的理智只在自己的双眼之上徘徊游荡(即信奉眼见为实),所以他们的理智只能看到物质,面对启示的逻辑,理智茫然无措,如傻子一般怔住,他们的双眼已经瞎了,看不见任何本质。

从这个简短的阐述之中,我们知道,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在某些领域颇有建树,但是,在另外一些更重要的领域,他们一败涂地。亦即,存在于人类之中的一些对立性的属性,当其中一种属性发挥作用,则另一种属性就会受到抑制。当某种属性得以开拓发展、得以加强提升,那么就会更强烈地抑制其对立的那种属性的发展,使其变得更弱。

先知是人类之精华

但是,对于先知而言,这一法则并不通行。先知一方面是一个战士,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极其仁慈、富有怜悯之心的人。他既是一个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匡扶正义的化身和心怀天下的英雄。当他对可感知、可经验的事务予以重视的同时,他也活在心灵、灵性生活的巅峰。

慈悯之巅峰典范

我们可以在他参与吴侯德战役当中找到关于这一论点的实例。在这次战役之中,先知姑母的儿子阿卜杜拉•本•贾赫什的躯体因为战争变得四分五裂[1],先知的叔父哈姆宰也牺牲了,同样,也不只是一般的牺牲,他的整个躯体也都已经四分五裂。[2]他的头被打碎了,牙齿掉了下来,血液浸满了这个尊贵的躯体。[3]就在敌人猛烈而又密集地向着先知扑来,想要冲到他身前,将他杀害的时候,这个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类,此刻正双手张开,向真主祈求:“主啊,求您饶恕我的族人吧!他们只是一群无知的人。”[4]

这是何等伟大、何等崇高的怜悯:他的敌人们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冲杀过来想要杀害他,而他不但没有诅咒他们,还在哭泣着恳求真主饶恕这些人们!

宽容接纳之巅峰典范

一直到他征服麦加之时,他的敌人们让他尝遍了世上种种迫害手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把他驱逐,又是如何将追随他的人们驱离自己的家园,赶入了荒漠地区,然后向他们宣布了对他们的封锁政策。他的这些敌人们,将这邪恶封锁政策的一条一款都贴在了卡尔白的墙上。于是,他们这群无家可归的人们只能在被封锁、不能与外界交流、不能进行贸易、不能与其他族群通婚的状态下活着。这一封锁持续了整整三年,最终,他们不得不去吃草木、树根、树叶、树皮。许许多多孩子和老人因为饥饿而死,但他们的丝毫毛发都没有动摇过,仁慈的情感也从未颤动过。……

他们还不满足,又继续强迫追随先知的人们背井离乡、远走他乡(如迁徙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迁徙麦地那等)去躲避磨难。他们也并不是简单地放任先知的追随者们在那里过着舒适的生活,他们想尽各种诡计和办法掠夺了人们的安定与舒适。先知的追随者们迁徙之后,他们又多次发动战争,两军鏖战白德尔、吴侯德,有组建盟军围攻,于是壕沟战役发生。他们甚至还阻止先知的追随者们行使最基本的权利,比如环游天房。在与信士们签订了苛刻的条约之后,他们将前来朝觐的信士们赶回麦地那。

但是,真主赐予了信士们以恩典,于是信士们征服了麦加,先知带着大军进入了麦加。

那么,在经历了之前这种种充满了敌视和仇恨的事件之后,先知(愿主福安之)是如何对待这些麦加人的呢?他只是说了一句:“你们去吧,你们自由了!”假若我没有学习过他的这种宽容,那么假设我处在那一场景,我绝不可能那样去做。我也毫不怀疑,你们会同意我的这一观点。他骑着战马、头戴盔甲、身披甲胄、手握宝剑、背带弓箭,他就这样进了麦加。

然而,尽管他一身战争期间的着装,但却更是慈悯、仁爱的典范。他问麦加的人们:“你们认为我会怎么处置你们?”他们回答:“你会善待我们的,你是慷慨豁达的兄弟,是慷慨豁达之兄弟的后裔。”于是就像先知优素福对他的哥哥们所说的那样,他对麦加的民众们说:“今天对你们毫无谴责,但愿真主饶恕你们。祂是最慈爱的。”(12:92)

拴好骆驼、托靠真主的典范

在他一生之中,对于采取谨慎的措施,他从未懈怠过。再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将制定计划和托靠真主这两种能力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当他带领追随者们去往白德尔的时候,他考验他们。那时,他们每一个人都像巍峨的大山一般,绝不会害怕哪怕他自己独自一人面对敌军。当赛尔德•本•穆阿兹(另一传述是赛尔德•本•乌巴代)对他说:“真主的使者啊!以掌握我生命的主宰发誓,假若你命令我们把他们赶入海中,我们一定会把他们驱逐到海里,假若你命令我们赶着他们直至巴尔克•诶玛德(地名,Bark al-Ghimad),我们也一定照办,我们没有人会甘于落后。”先知给圣门弟子们作出了表率。他所说的话语之中韵味深刻、意义深远:“你愿与意欲之人联系就联系吧,愿与之断绝关系就断交吧,愿与之为敌就与之为敌,愿与之和好就与之和好,你把属于我们的财产拿回来吧。”[5]

当时,战士们每一个人都像赛尔德一样整装待发,然而,先知却没有懈怠,没有忘了提前做出安排和部署,不,先知把和战争相关的一切因素和事务全都准备好了。

在这种行动性的杜阿(因为以各种方式和媒介进行周密计划安排就是一种行动性的祈祷)之后,先知捧起双手,全身心地、谦恭敬畏地、完全托靠真主地沉浸在对真主的祈求之中。他是如此地专注于祈祷,以至于他的外衣从身上脱落,他也毫无察觉,见到这一幕,艾布•伯克尔再也忍不住,于是给他披上外衣,并对他说:“主的使者啊,你向真主所做的祈求足够了,真主定会兑现祂对你所许诺的。”

在进行了各种周密的安排部署之后,对众世界之养主的这种托靠之境界何等高深,这样的特质使他身在众生却又卓尔不群。他是人类的巅峰典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典范。


[1] 伊本•希夏姆《圣传》,第3卷,103页。

[2] 《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战争篇,23.

[3] 《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战争篇,24;《穆斯林圣训实录全集》,吉哈德篇,100、101.

[4] 《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众先知篇,54;《穆斯林圣训实录全集》,吉哈德篇,104、105.

[5] 伊本•凯西尔《始末录》第三卷321/322页,伊本•希夏姆《圣传》第二卷,266页。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