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仰赖天启及顺从真主

虽然每一位先知都是那么聪慧,具有最渊博的知识及一副纯净的灵魂,但他们扮演的角色却纯粹只是真主所拣选的先知。包括穆罕默德在内的许多先知原先都是目不识丁,而后才由真主教导。先知穆罕默德虽然是个文盲,却能了解过去和现在,对每门知识也都了解深刻。他从没进过学校,也没有人世间的老师,但纵使是他的敌人(即便现在亦如是)也承认他处理家庭事物与国家政务的完美,除此他还是位完美无缺的军事统帅。

先知是由真主特别栽培而成。举例来说,先知穆罕默德曾回忆:“在我小的时候,曾经两次去参加别人的婚礼,两次我都在途中被一种外力迫使睡着(也因此没有犯下我后来所禁止的罪行)。”[1]当我在尚未成为先知前修补天房(Ka’ba)时,我扛着石头,并像别人一样把袍子的下摆卷上肩头垫石头以免受伤,但这就露出我部分的大腿。突然间,我孩提时代经常见到的天使出现了,我跌倒在地并昏了过去。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裸露了真主令我隐蔽的身体部分。[2]

先知们由真主保护以对抗所有违背真主的罪,因为他们是为了特别目的而生的。他们经由保护以避免走上歧路,因为即便一点点的偏差都足以导致人类几近全盘的迷误。

先知本质由天启界定:

我这样向你启示从我的命令中发出的精神。你本来不知道天经是什么,正信是什么;但我以天经为光明,而借此光明引导我所欲引导的仆人。你确是指示正路者。(《古兰经》42:52)

由此可知,先知们所讲的绝非出自他们的私意,“也未随私欲而言,这只是他所受的启示。”(《古兰经》53:3-4)

先知穆罕默德总是等待天启的解答,尤其是当他被问及有关信仰的核心问题时。有时有些人要求他更改《古兰经》的内容,然这是天经,一字一句全属真主,因此他也总是借真主所教导的话回答:“你说:‘我不至于擅自修改它。我只遵从我所受的启示。’”(《古兰经》10:15)

先知们完全遵从真主,他们执行使命全是因为真主告诫他们要这么做。他们从不为了求胜而妥协或偏离正道。当面对威胁或诱惑时,他们会以和先知穆罕默德相似的话回答:“纵使你把太阳放在我的右手,月亮放在我的左手,我还是不改初衷,不会放弃宣扬主道。”他知道《古兰经》是真主的话,因此尽管备尝艰辛与反对亦在所不辞。[3]

 

值得信赖与不求回报

先知们是全然地值得信赖,且对他们的付出不求回报。这个很重要的特性在《古兰经》第二十六章(众诗人)中曾提到5次。所有先知都说过同样的话:“我对于你们确是一个忠实的使者。故你们应当敬畏真主,应当服从我。我不为传达使命而向你们索取任何报酬;我的报酬,只由全世界的主负担。”(参见《古兰经》26:107-109;125-127;143-145;162-164;178-180)

先知穆罕默德早在成为先知前就在其族人中享有诚实之名,他被称为“阿敏”。如同前面诸位先知一般,他呼求真主时并无要求任何报酬,不怕没有报酬。

先知们从没想到物质或精神上的报偿,更遑论提出死后进天园的要求。他们只求真主喜悦,希望能看到人们被导向真理。在此方面先知穆罕默德尤为出众。他活着的时候,鞠躬尽瘁地造福人群,到了后世的集合之所(PlaceofGathering),他也将继续这么做。当人们汲汲于为己谋利时,他却俯伏于真主面前,为拯救穆斯林而祈祷,也为所有其他人向真主请命。[4]

任何想要传播伊斯兰生生不息之价值的人都得遵守这个清律。如果动机不纯,那么再雄辩的言辞也无法打动他人。《古兰经》中即数度强调此点:

你们应当跟随那些遵循正道,而不向你们索取报酬的人们。(《古兰经》36:21)

布西里曾生动地叙述先知穆罕默德的为人着想、诚挚和耐心:“当山岳在他身旁垒起金堆时,他却拒绝。”先知穆罕默德曾说:“哪一天当我饥饿时,我会承受;而他日当我饱食时,我会赞颂我主。如此我就同时得到了耐心和祈祷的双重报酬。”

阿伊莎说家中曾有连续数日面临断炊的窘境。[5]阿布·胡赖勒(AbuHurayra)也叙述:“有一次我到先知的屋内,他坐着祷告并呻吟着,我问他是不是病了,他回答是因为饥饿过度以致无法站立。此时我不禁啜泣起来,但他却阻止我说:‘别哭,在这里挨饿的人到后世可免真主所降之苦。’”[6]

有一天吉布利勒被告知:“穆罕默德的家里自从上次有人生火做过饭后,已经有好几天了。”天使于是出现并询问先知穆罕默德:“真主的使者啊!真主向你问好,且问你愿为国王先知或是仆人先知?”先知穆罕默德谦逊地转向吉布利勒并提高声调回答:“我愿作在饥饿时向他恳求、他日满足时向他答谢的仆人先知。”[7]

先知穆罕默德常与奴隶和仆役们一同用餐。有一天一个女人留意到他吃饭的样子说:“他吃饭时的模样与奴仆一模一样。”真主的使者回答说:“还有人比我更像奴仆吗?我原本就是真主的奴仆。”[8]

身为真主的奴仆,真主的使者是我们与万物的主人,如同喀里布·达德(GhalibDada)雄辩滔滔地宣称:

身为一位至尊之王,使者之王,我的主人啊!

为无依之人提供无穷的帮助,我的主人啊!

真主为了荣耀你,在《古兰经》中为你的生命誓言,

在天园上你是最伟大的,我的主人啊!

你是真主挚爱、赞扬和称颂的一位,我的主人啊!

你是真主送来世上的永恒之王,我的主人啊!

 

完全真诚

先知们一个不可或缺的特性就是他们的真诚,本文中即指“动机的纯正、全心全意为真主而行事”。他们教导我们要诚恳地向真主礼拜:

他们只奉命崇拜真主,虔诚敬意,恪遵正教,谨守拜功,完纳天课,这是正教。(《古兰经》98:5)

真主亦提及真诚是先知德行之最:

你应当在这部经典里提及穆萨,他确是纯洁的,确是使者,确是先知。(《古兰经》19:51)

我们敬拜真主只因为我们是他的仆人,他告诉我们要这么做。敬畏他使我们得到他的认可,也使我们在后世获得报酬。20世纪的土耳其伟大思想家白第伍札曼·萨伊德·努尔西(BediuzzamanSaidNursi)说:“做真主告诉你去做的,为真主开始做事,为真主工作,在真主许可的范围内活动。”[9]

真主的最后一位先知如此真诚地敬畏真主,人们因此说:“卑微之初尚谦逊,飞黄腾达即得意忘形”的毛病完全不适用于他。他的伟大和高尚令人肃然起敬,但他仍然告诫圣门弟子们:“当我来时,不要像波斯人对年长者那般站起身来以示恭敬。”[10]

尽管他的圣门弟子们全然敬重他,但他却自认不过是真主的一介清贫仆人。当他征服麦加的那天,他仍如其先知生涯刚开始时那样谦逊。他与贫者和奴隶们同席共餐。而当骑着骆驼进入麦加时,他的前额低低的,都快碰到驼鞍了。他对真主永远是这样顺从和谦卑。伏身于真主前的先知穆罕默德将自己交托于他,以避免自己成为一个暴虐骄傲的征服者。

真主的使者只有一个举意,即取悦真主,真心崇拜他。他满怀善意与诚心地崇拜真主,并在一则著名的圣训中如此描述自己的心情:“完美的善意或美德就是向真主礼拜,如同你看到他一样。纵然你没有看见他,但他一定看得到你。”[11]

 

以智慧和善言劝人遵循主道

先知的另外一个特性就是以智慧和善言劝人于主道。他们宣教从不诉诸煸动或是藉用谣言优势,他们只用智慧的言行。真主曾告诫使者:

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古兰经》16:125)

人不是只有思想和感情而已,我们还有很复杂的官能,包括思想、感情、智力和灵魂。我们所有的官能,包括最内在的都需要得到满足。而对这些,真主全都一一关切到了。

得到真主教导之人获得确信,他们看到的世界迥异于那些目光狭隘、缺乏远见和深虑之人。他们对于真理的信仰坚定,无可撼摇。他们从不间断地接受天启,他们以言语结合行动,以知识配合实践,将深思与行动融合在一起。阿里·伊本·阿比·塔里布(‘AliibnAbiTalib)曾说:“纵使将未知世界的面纱撩起,我的确信也不会因之增加。”[12]他们早已确信无疑了。

先知们授予弟子们的教育或先知的职责可以从以下的描述清楚得知:犹如我派遣你们族中的一个使者来教化你们,对你们宣读我的迹象,熏陶你们,教授你们天经和智慧,并将你们所不知道的教训你们。(《古兰经》2:151)

 

劝人信奉独一的真主

先知们的任务就是宣扬真主的独一性。所有先知都谨遵如下原则:

你们应当崇拜真主,除他外,你们绝无应受崇拜的。(《古兰经》11:84)

真主派给每个民族至少一位先知,不论其时空上的先来后到,他们都遵循一个原则,即其所言所行并非出自己意,而是教导人们真主所欲传递的讯息。无论是多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彼此仍有意见不一之处,其原因正在于他们的成就都是靠着自己的智慧与创见达成的。我们也常常看到即使是同一个哲学或社会学派,都还存在不同的歧见。

这种情况在众先知那里是不存在的,也证明了他们是以单一的永恒真主为师,而非由总有缺憾的人类理性所前导。这么一个信仰上的独一亦证明了真主的独一性。先知任务的原理正如穆罕默德所言:“我所讲的及在我之前的先知们所讲的话最值得嘉许的便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他是独一,无可匹配。”[13]

注释:

[1] 1 Ibn Kathir, Al-’Bidaya, 2:350.

[2] 2 Bukhari, “Hajj,” 42; Kathir, Al-’Bidaya, 2:350.

[3] 1 Ibn Hisham, 2:285.

[4] 1 Bukhari, “Tawhid,”36; Muslim, “Iman,” 326.

[5] 2 Bukhari, “Riqaq,” 17; Muslim, “Zuhd,” 28.

[6] 3 Al-Hindi, 7:199.

[7] 1 Ibn Hanbal, 2:231; Al-Hindi, 7:191; Al-Haythami, 9:18-19.

[8] 2 Al-Haythami, 9:21.

[9] 1 Said Nursi, The Words, “The First Word,” 5.

[10] 2 Abu Dawud, “Adab,” 152; Ibn Hanbal, 5:253.

[11] 3 Bukhari, “Iman,” 47; Muslim, “Iman,” 5:7.

[12] 1 ‘Ali al-Qari, 286.

[13] Imam Malik, “Hajj,” 246; Al-Hindi, 5:73.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