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是一种涵盖所有生活裨益、具有多重方针的天启制度。它是一眼富有生命的源泉,给生命带来了给养和安逸。它涵盖了整个人类世界,乃至今生和后世。伊斯兰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升人类的品级,使人类达到人性的巅峰,成为具有完美形态的“完人”。假如我们设想一个社会,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完美的,那么,这样的个体所组成的这个“稳麦”将达到天使所不能企及的等级。当他们离别今世后,他们将享受恩泽的生活。这见证着自最好的时代直至今天这一可供其他社会所效仿的幸福的典范型社会历史长卷。

然而,当我们以当下的现状作为研究的对象的时候,我们又会面临下面的真实现状,那就是:那些表面看起来代表伊斯兰、传播伊斯兰的人们,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伊斯兰、没有真正地传播伊斯兰,也没有按照上面我们所提到的那些精神和宗旨来度过他们的生活。很自然地,其结果就是:尽管伊斯兰是养育众世界的主宰所喜悦的宗教,人们却不会从伊斯兰视野的角度去关注它。

从伊斯兰肇始时期到今天,不论是在学者阶层还是大众阶层,围绕着伊斯兰而进行的以挖掘伊斯兰丰富多彩的内涵、律例和方针甚至是以对它的论争而进行的各类探索与研究如汗牛充栋。这些讨论中就包含了伊斯兰中的“吉哈德”概念。“吉哈德”,其本意是付诸努力、积极行动,就这一含义而言,穆斯林——不论男女老少——都肩负着这一意义上的使命。吉哈德的形式,则根据环境的不同而相应地改变,可能在某些地方是主命,在某些地方是义务,而在某些地方则只是许可。

吉哈德——正如圣训提到的那样——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类与自身私欲进行的抗争,被称为“大吉哈德”;另一种是与敌方进行的抗争,它被称为“小吉哈德”。“小吉哈德”,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在思想意识层面备受伊斯兰的敌人所争议的问题。即:以将人类提升至完美之巅峰为己任的这一制度(伊斯兰)怎么可以允许屠杀拒绝信仰它的人、允许俘虏妇女、允许破坏庄稼和子嗣这类行为呢?诸如此类的批评和指责数不胜数。

其实,假若他们追溯历史,客观公正地研究一下历史事实,他们一定会发现这些批评和指责的声音有多不义!他们也一定会知道,伊斯兰正是那带领人类走向完美最便捷、最有效的制度。

事实上,自先知开始宣传伊斯兰至今,伊斯兰一直都在与反抗敌人,必要时甚至可能刀兵相见,自然就有杀者和被杀者。这是因为它在传播时遭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封锁与围困,很自然地,它必须要奋起抗争以解自身之困境,为了能获取表达自身的机会而不得不卷入战争和厮杀的漩涡。

先知时代,伊斯兰曾遭到来自犹太人、基督徒和多神教徒的封锁,同样还受到来自阿拉伯、拜占庭和波斯萨珊帝国多神教徒的威胁。

正如当下一样,宗教中的唯我独尊主义、对先知没有出现在犹太人或基督徒中的嫉恨以及害怕失去物质上的优势等一类的因素,都曾成为敌视伊斯兰的因素。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先知诞生时的阿拉伯社会的局势也并不令人乐观。部落主义,盲目多神崇拜——哪怕它是虚妄的也罢——的唯我独尊,草率的裁决,堕落的社会风气,犹太人的教唆,伊斯兰所宣传的宗教诫命的难以实施、违抗以及暗中敌视伊斯兰的贝都因人……所有这一切也都为敌视伊斯兰贡献了它们“些微”的力量。先知曾参加的大部分战役主要也是在和这些多神教徒进行抗争。

至于拜占庭人和萨珊人,他们愈加敌对伊斯兰,伊斯兰在大地上却愈加稳固,甚至加入伊斯兰的人也与日俱增并且与他们一起争相传播宗教。自然而然地,那些只用世俗眼光看待一切事情、把物质利益当作今世生活基础的理性主义者们必然会敌视伊斯兰。因为不管在当下还是未来,伊斯兰对今世的看法都与他们相反。

无论是先知时代亦或先知之后的时代,穆斯林在与敌人进行抗争的过程中绝对没有不义之举,没有侵犯过任何人,没有毁坏过庄稼和子嗣,没有焚毁过村庄和城镇,也没有戕害过平民……对这一论断最突出的例证就是:在先知长达二十三年的奋斗生涯中——正如穆罕默德·哈密顿拉在他的著作《使者的战役》一书中提到的那样——双方的总死亡人数没有超过四百人。先知之后的时代,我们还可以引证很多的事例,甚至是持续了九个世纪的奥斯曼土耳其时期,这样的例证也不计其数。

是的,伊斯兰确已允许武装抗争,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捍卫穆斯林的信仰、生命、财产和子嗣。
  2. 保护思想的自由性。
  3. 履行合约与盟约。
  4. 不压迫穆斯林,也不压迫受保护民。
  5. ……

如果需要,其实我们还可以继续写下去。尊贵的《古兰经》确已说明:“如果他们倾向和平,你们也应当倾向和平,你们应当信赖安拉。”(战利品章:61节),“信道的入门啊!你们当全体进入和平之中。”(黄牛章:208节)。特定条件下,战争的许可是为了借此来达成和平。

但很遗憾,我们无法使他人明白这些纯洁的真理。我们上述提到的这些理论性的实质正是我们穆斯林十四个世纪以来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今这些都已作古。我们多么渴望能以专业的历史学家的风格去解读这一历史……但是,这一切是那么遥不可及!阐明这些我们提及或没有提及的问题,这一重大的责任便落在了思想家们的肩上,我们希望摆在诸君面前的这本《伊斯兰中的吉哈德之精神与实质》能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就像作者在导言中提到的那样,伊斯兰中的吉哈德之精神与实质,这是一个很广阔的主题,可以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去研究。假如我们想要全面地深入研究,哪怕前人已经留下很多著述也罢,我们仍然需要用很多卷书才能将其详细展开。因此,《伊斯兰中的吉哈德之精神与实质》这本书只能从特定的一些主题入手,作者在《导言》中说明了这一点:“伊斯兰的宗旨是和平,而非战争。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引发战争的因素是自卫,消弭不义和打开自由宣传、引导的大门。”

这本书针对的是遵守主命、从事吉哈德的穆斯林们,从以下章节的主题我们就能看出这一点:吉哈德的职能、吉哈德的结果、阻碍吉哈德的因素、吉哈德的拥护者——即那些值得我们模仿的优秀楷模。我相信读者们也将为此而折服。

《伊斯兰中“吉哈德”的精神与实质》这本书共六章。

第一章里,作者根据对《古兰经》和圣训的分析来探讨“吉哈德”的概念。在对它俩全面研究后把“大吉哈德和小吉哈德”的概念放在了符合各自概念的位置。毫无疑问,这是必要的。因为这两个概念常常被人误解,在实践的时候就容易陷入误区。比如有人主张只有大吉哈德,这些人就把吉哈德理解为仅仅是与人类的私欲做斗争,而放弃了对外的宣传,退隐于一角独自记念安拉;另有一些人则主张只有小吉哈德,认为吉哈德就是与敌人斗争,最后导致他们甚至忽视了自身应当履行的功修。

尽管已经有人就这两个概念探讨过了,为了能全面地了解它俩,并把它俩按照先知时代的标准实践于当下,银沙安拉(如果安拉意欲)作者将会在本书中对这一主题进行拓展——但愿这不是冗长的废话。

本书第二章为《吉哈德的职能》。这一章从今世的角度对吉哈德进行了不同方面的研究,比如在《吉哈德是生命的源泉》这一节中说明了吉哈德的重要性,他说:“自从我们放弃吉哈德之后,我们内部派别林立,生灵涂炭,我们在当下所看到的宗派和毁灭正是在这期间散落的火狱中的“魔性之种”所长出来的“欑楛树(37:62-68与44:43-50)”和苦瓜的恶果。只有通过吉哈德才能脱离这个死境。所以吉哈德对于信士来说是崇高的目标和座右铭,信士甘愿为它不惜牺牲。

本书第三章是《吉哈德——信士——宇宙的关系》。这一章阐明了信士承担吉哈德这一使命的其中一个因素,那就是大地上以真理、自由和公正为根基的治世规则,特别地,建立这一治世规则的重任则落在了信士们的肩上。换句话说,这一蕴藏在神圣定然中的治世规则,只有借信士之手才能实现。为此,每一个信士坚信这是他义不容辞的使命和终身的事业,即他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并致力于在实际生活当中实现它。这一篇着重阐述了以上这些概念,并列举了先知时代的两个典范作为实例,他俩就是艾乃斯·本·奈都尔和白拉艾·本·马立克。

本书第四章是《吉哈德的结果》。它基于吉哈德的各种结果谈论了不履行这项职责的危险后果。其中还包括了——同样其他章节也包含的——对于那些渴求认识到宣传的重要性的人们的指导。毫无疑问,这些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人们开始反思1980年前这些主张和研究被抛出来,恐怖主义在多个地区扎根这一历史时期的时候。

当时恐怖主义在多个地区弥漫猖獗,内外灾难之争端不断被挑起,每天就有数十青年被杀害,更何谈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问题,往来贸易瘫痪,甚至商人都无法安全地正常营业,只能被迫关闭。这一时期,为了能宣传这些有价值的指导和传播心灵的希望之光,我们敬爱的作者在伊兹密尔博尔诺瓦大寺讲台所做的一切奔波和努力,无不是对安全保障、国家稳定和和平传播的忠诚意愿。

无疑,当下的任何恐怖主义和混乱都源自于外部所为,他们想要把这个天堂般的国家变为让人无法忍受的地狱。所以再也没有比在恐怖主义和制造混乱的结果下挫败其国家力量而使这个国家俯首听命更容易的了。而这就是外部势力所想要达到的目的:他们想把这些地区转变成他们供他们挥霍的殖民地,而那些恐怖分子和无政府主义者,不过是他们在殖民地设置的傀儡罢了。但是他们的妄想绝不会得逞,如果安拉意欲,他们的诡计将被消去。其中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让我们忙于应付这些恐怖分子和无政府主义者,使我们原本设定的目标变得遥遥无期。难道这不是敌人想要的第二步计划吗?因为他们担心穆斯林早晚有一天会众志成城、团结一心,那时候恐怖分子将像一群惊慌的驴子逃离一只狮子一般败退。

必须要提的是,当穆斯林决定一件事情时,他应该与国家军事力量一致面对内外敌人,这是他应尽的义务。他只需相应国家的号召、奉命履行义务就够了,毫无疑问,他将为国家而完成这项完美的任务。相反,任何个人的运动必将导致另一种形式的恐怖,作为信士千万要提防这件事,因为恐怖主义和破坏分子没有任何合法性,必须铲除其根源。

让我们来看看我们敬爱的导师对这段尊贵的圣训的解读——尽管时过十四个世纪,这段圣训对当下的我们仍然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先知说:“当你们低买高卖投机钻营、抓住牛尾巴不放、满足于耕种、放弃吉哈德时,安拉会使你们遭受屈辱而不消除,直到你们回归正教。”1

本书第五章是《吉哈德的障碍》。正如题目所示,这一章主要着眼于我们的薄弱之处。在此,作者从人类的天性这一角度出发,把目光转向那些每个人都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上。因此,本章当中提及了人类天性中的一些弱点,这些弱点有的表现出来了,有的还没表现出来,比如:贪图安逸稳定的生活。毫无疑问,贪图安逸稳定的生活、沉迷于今世……这些都是腐蚀人类的吉哈德精神的病毒。

事实上,人类可以把这些情感投入到他所坚信的神圣的宣教事业和获取安拉的喜悦之中,这也是对教门的一种援助。此篇从各种视角出发,涉及了这两个主要的障碍,引证了一些例子和先知时代的典范作为我们克服这两种障碍、点燃我们的希望、坚定我们的决心与信念的方法。

本书最后一章是《谁是热爱吉哈德的人》。本章为我们呈现了那些品鉴了吉哈德的愉悦,生命中每一刻都在饱饮吉哈德的天醇的伟大的典范。这些人就是尊贵的圣门弟子,他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引以为荣的象征。实际上在这一篇中,作者可以讲述所有的圣门弟子,因为这些伟人把他们的一生用于寻求安拉的喜悦,但很明显要在一本书中讲完所有的圣门弟子是不可能的,为此,在讲述先知的吉哈德之后,作者选择性地讲述了一些圣门弟子,和他们对待吉哈德的立场。

《伊斯兰中“吉哈德”的精神与实质》这本书就像我们的导师——法土拉·葛兰——所写的《永恒之光》、《古兰圣训内涵下的前定》一样,它们都是他在1980年前在讲坛上所讲述的沃尔兹(演讲)。这本书是我们尊贵的老师在伊兹密尔的博尔洛尼大寺所做的劝诫演讲系列中的一部分。这些演讲被记录下来,然后再形成书面文字,在作者本人的校对之后把它发行在了学院的《光阴报》中。准备出书时,又加入了《古兰经》节文和圣训的阿拉伯语正文。

无需赘言,敬请诸君欣赏这部《伊斯兰中的吉哈德之精神与实质》!同时,我们要真诚地感谢和感恩我们尊贵的老师,祈求大能的安拉赐予他安康,他给我们赠送了这些精彩的作品。我们同样要感谢在收集本书原材料中的每个帮助者和奉献者。

1996/3/21伊斯坦布尔

注释:

1《艾布•达乌德圣训集》的《贸易篇》第56节;伊玛目艾哈迈德•本•罕伯里的《穆斯奈德圣训集》第二章第42节。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