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那些跟随先知的人们

尊贵的圣门弟子——愿安拉喜悦他们——他们步步紧随安拉的使者,努力地效仿先知的生活,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要想在后世的家园里与使者在一起,那么在今世就要完全地追随使者。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当数扫巴尼,有一天,他没有和使者在一起,他就感到内心躁动、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了兴趣,忧愁和抑郁占据了他的内心。曾有一场战役,他没能陪同使者一起出征,当使者回来时,大家陆陆续续去看望使者。只见扫巴尼身体憔悴、面黄肌瘦,就好像仅剩下皮包骨了,仁慈的使者就问他:“扫巴尼呀!你怎么了?”扫巴尼说:“有件事情使我感到忧愁,我百思不得其解,就成了现在这样。我心里想着,今世我尚且无法离开使者您三天,后世永恒的世界里我又如何能忍受与您分离呢?使者您拥有崇高的地位,有专属您的天堂,而我只是芸芸众生之中的一个平凡人,即使假设我能进如天堂,我也进入不了属于您的更高品级的乐园(即我将与使者您永久地分开!)。安拉的使者啊!因为忧愁于这,我就变成现在这样了。”使者非常肯定地对他说:“(后世)一个人将与他所喜欢的人在一起!”[i]

的确,爱一个人就会成为他所爱的那个人那样,因为这种爱会促使他以他所爱之人的生活为典范而亦步亦趋地去跟随。,尊贵的圣门弟子们曾经确确实实地做到了。

另一个例子,据贾比勒·本·阿卜杜拉传述:我们与安拉的使者一同出征参加扎特·里噶尔战役,当时多神教徒中的一个女人被杀了。当我们正要离开时,她的丈夫来了,他之前并不在场。于是他誓死要为他的妻子复仇,就紧追在我们的后面。后来使者下榻在一个地方,然后问道:“这个夜晚,谁来为我们站岗?”迁士和辅士中各站出来一人,他俩说:“安拉的使者啊!我们愿意。”使者说:“那你俩就在山谷口站岗吧。”贾比勒说:“他俩下山往山谷口走去,到达之后,辅士问迁士:‘今天夜里,你是想前半夜休息呢还是后半夜?’迁士说:‘前半夜。’于是迁士就开始侧卧休息,辅士则站起来礼拜。之后,那个女人的丈夫追上来了,当他看到辅士的候,知道他应该是个哨兵,于是就拿起箭来射向辅士,箭支射入辅士身体,而辅士则沉浸在礼拜当中,只是拔出了箭然后站稳继续礼拜。那个人如此射了三箭,这个辅士都同样处理。接着辅士鞠躬、叩头,结束了拜功,然后叫醒了他的同伴。迁士醒来说:‘你坐下休息吧,你确已成功了。’然后他迅速站了起来,那个女人的丈夫看到他们是两个人,就知道他们确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就逃跑了。此时,迁士发现辅士满身是血,他说:‘赞颂安拉,超绝万物!你怎么不叫醒我呢?’辅士说:‘我当时在诵读一章经文,我不想中断它,直到我念完,他还在射我,我鞠了躬,看到了你。以安拉发誓,要不是我按照安拉使者的命令把那个山口堵小一点的话,我在结束诵念之前可能就没命了。’”[ii]

这里要表达的内涵是:这个辅士已经沉浸在忘我的专注和心灵的宁静之中,诵读《古兰经》时,就像《古兰经》的启示降临于他,天使把经文吹入他的这一虔诚之中一样。他沉醉在忘我入迷这一境界的芳香之中,甚至感觉不到被箭射伤的疼痛。这就是那些全美了大吉哈德和小吉哈德的人们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吉哈德。

欧麦尔的女儿哈夫赛对她的父亲说:“父亲啊!安拉确已赐予你丰富的给养,为你开辟了辽阔的疆土,恩赐你许多福分,你可以食美味佳肴,穿绫罗绸缎。”欧麦尔说:“我一定要和你对此论道论道!难道你忘记了曾经使者过的苦日子了吗?”欧麦尔一直给她讲述使者的生活,直到哈夫赛听得哭了,他说:“我说过,指安拉发誓,假如我能够做到的话,我一定要和使者与艾布·伯克尔一同忍耐那艰难的生活,也但愿后世我还能够与他俩共同享受美好的生活。”[iii]这就是使者和所有圣门弟子的道路,他们时刻与安拉保持联系。他们所做的功修和念词之多让看到他们的人认为,他们除了崇拜安拉、记念安拉外再无工作,而其实,他们不但完成了这些,还依然重视今世生活中的事务并忠实地履行了他们应尽的义务。

他们体现了虔诚的精髓和核心,因为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只为安拉的喜悦,他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安拉的监察之下的。让我们来看看我这位虔诚者吧!他就是我们的领袖欧麦尔·本·罕塔卜。有一天他突然中断了演讲,以这样一句感叹作结“欧麦尔啊!你曾经仅仅是你父亲罕塔卜的牧驼者”。然后便从演讲台上走了下来。当有人问他:“你怎么突然说了那么一句话呢?”他回答道:“因为我想到了我是哈里发——这个稳麦的牧羊人!”

据欧勒沃图·本·祖白尔传述,我看到欧麦尔的肩上挎着个水袋,就说:“信士的长官啊!你不需要做这些。”然后欧麦尔说:“一支代表团恭敬顺从地来到了我跟前,我内心因此产生了骄傲的情绪,我想用这种方式来粉碎它。”[iv]

欧麦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因为害怕自身傲慢而停止了演讲。他曾写过一本书,也因为害怕产生骄傲而撕掉了它。他说:“主啊!我向你祈求免遭私欲的伤害。”这些灵魂达到全美并互相完善的纯洁之人,他们的“吉哈德(奋斗)”绝不会一点影响都不产生,因为这是为主道而做的奋斗。相反,那些借奋斗之名而为他们的工作沾沾自喜并且内心没有丝毫的改善,也没有远离沽名钓誉、骄傲自满的人,他们所做的工作绝非是一种建设,而是一种毁灭——哪怕他们在某个阶段有所成就,他们最终也绝不会达到目的,也绝不能取得圆满的成绩。

注释:

[i] 《穆斯林圣训实录全集》的《善功章》第 165 段圣训。 《提尔米济圣训集》中《淡世明志篇》第 50 段圣训; 艾哈麦德·本·罕拜里的《穆斯奈德圣训集》第 1 卷,第 392 页。

[ii]艾哈麦德·本·罕拜里的《穆斯奈德圣训集》第 4 卷,第 90 页; 拜叶罕给的《圣品之明证》第 3 卷,第 378-379 页; 堪戴海维的《圣门弟子的生活面貌》第一卷,第 481-482 页; 《艾布·达吾德圣训集》中《清洁篇》第 78 段圣训。

[iii]艾比·奈迩穆的《 االولياء حلية -- 密友的品质》第 1 卷,第 48-49 页; 伊本·赛尔德的《———الكبرى الطبقات——完美的品级》第 3 卷,第 277 到 278 页。

[iv]伊本·凯伊姆的《——الكبرى مدارج——走向安拉者的通道》第 2 卷,第 330 页。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