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与独居

从字面上来看,这两个词都有一个意思,单独一个人。在苏菲跟前,它们的定义则是:初入修行之人在某个精神导师的指导和监督之下,远离世俗,一心敬拜真主,进行修行。意思就是:修行之人清除那些横亘在他与真主之间的他自己内心错误的信仰、阴暗的思想和感情、颠倒的观念和不正当的幻想,纯洁心灵,关闭通往除真主之外他物的大门,以符合他状态和阶段的心灵之言语与真主交言诉机。

独居是隐居这一阶段中的一个栈道,修行则是隐居的另一个栈道。隐居的第一步是完完整整地独处四十天,这四十天被称为修行的“幽居四十天”阶段。当想要修行之人的精神导师让他第一次独居四十天时,导师让他进入一个安静的房间,然后他陪同在门口为他祈祷,然后他离开独居者。初入修行之人独居其间,像坐静者一样生活,只吃身体所需的最低要求的食物和饮料。通过昼夜不间断的记主和赞主,初入修行之人身体的需求通过不断地训练逐渐地减少,肉体的欲望渐渐地被被遗忘,所有的时间都被用来敬拜真主、冥思参悟、交言诉己、倾诉恳求。这种隐居是临近真主的万千法门当中的一道大门。

从隐居的远离人世、独自修行这方面来说,它能追溯到最早期的苏菲修行,甚至于能追溯到伟大的众先知身上。因为它存在于苏菲者近主的所有渠道,甚至有可能把他牵引到众先知时期。

众先知(علبهم السلام)——尤其是我们的先知(صلىالله عليه وسلم )——以及许多贤哲,他们曾经都有过隐居的经历。然而正如那些没有采取特定的方式或者特定的系统,或者根本没有条件这样做的事务一样,它们不能完完全全地从根本上被保护,因此,它们发生了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因为它们从不同的模子之中铸成,所以先知易卜拉欣(علبهم السلام)的隐居、穆萨圣人(علبهم السلام)的交言诉己的四十日之幽居,尔萨圣人(علبهم السلام)的隐修,众先知之领袖——穆罕默德(صلى الله عليه وسلم)——的隐居冥思以及不胜枚举的例子,它们都不同程度的遭遇到了改变和断层。它们的本质当中的一部分因为处于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阐释媒介以及在不同性格特质当中的适应性调整等等的原因而发生改变。除此而外的都不发生,因为隐居修行和个人性灵的建设、个人的性格特质、天赋秉性以及他们的灵性准备有着坚强的联系。除此之外的不会产生,因为隐居和个人灵魂的修建,他们的天性,他们的品尝,他们的秉性,他们的灵魂天赋紧密相连。因此,只有完美的精神导师他们才知道谁能开始隐居修行、如何隐居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鲁米(رحمه الله)早期修行时曾有过多次“幽居四十天”的经历,但当他找到了导师的时候他就放弃了隐居,选择了入世的“隐居”。在他之前,在他之后,不知多少人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修行是隐居的一个栈道,它就是修行者朝向崇高的人类的完美性,约束自我面向肉体的欲望的一面,鼓励灵魂渴望得到擢升的一面。单独修行能够克制自我,修行能使人放弃困扰他的感官、情态的事物,同样,修行还能使自我迅速达到顺服、遵从的状态,也能使自我养成谦逊恭顺的习惯,直至他甘愿成为脚下的厚土。这正是培育花朵的方式:

成为一块土地,让玫瑰花从你之中长出

的确,培育出玫瑰花的那苗圃正是沃土

通过修行的方式,每一个人都能获得一定的恩赐。其中一些人,他们通过完善道德来提升他们的知识,通过虔诚而已纯洁的举意来完善他们教门上的事务,最终他们能够在不论是和真主交言诉己还是在今世与人交往,他们都能文质彬彬、进退有据。他们中有些人在与真主的联系上时起时伏、彷徨不定,他们仍不放弃瞬息之间的时光,仍继续坚持求索更能接近真主的真理之路。他们中还有些人褪去生活坚硬的面具——正如破茧成蝶一般——以便他们在崇高的精神世界漫游,一个一个地羽化,成为灵性之人,如精神世界翩翩起舞的蝴蝶一样在这崇高的精神世界度过一生。

隐居的根基就是等待,全身心地准备好朝向真主,不论日夜,心眼不朝向他物一丝毫。当然,这种等待不是无益的等待,而是巩固性的等待,在等待中,一丝不苟地执礼幽居,心眼打开,珍视、感悟地在真主之临在下等待,而不至于错过任何流入内心的神圣默示和恩赐之甘泉。

对此,侯赛因•艾梵迪•拉麦卡尼所描述的真优美!

 

“洁净你的心灵芳泉,直至它纯洁无瑕

凝视着你的内心,直至心灵芳泉喷薄而发

放弃怀疑,把心灵的瓦罐置于芳泉之下

芳泉溢满其间,精神的愉悦迸发

悄悄离开其间,把宫殿留给它的主

当你离开之际,心灵的主宰定会进入

不要留下一丝缝隙,由此恶魔趁虚而入

一旦心灵被恶魔侵占,再难驱逐”

真主超越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是不言自明的,然而,真主与人类的关系却是从心灵之山麓开始的。因此,心灵的祖母绿之丘必须时刻准备着迎接由真主阙前降临的迹象之彰显。土耳其埃尔祖鲁姆的易卜拉欣•罕给精妙地表达了这点,他说:

心灵是真主的房子,故当洁净,而无他物污染

以便静谧之夜至仁之主降临祂的宫殿。

真主给达乌德圣人(علبهم السلام)启示说:“达乌德啊!我禁止一颗心同时喜爱我和喜爱他人。”意思是:你当为我清空那个房间,以便我进入其间。有些人理解说“清空”就是洁净内心,无染于考虑他物和注意他物,远离与记主没有关系或者毫无益处的联系。鲁米的这几行诗不啻为我们思想世界的光亮,他说:

只要是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会偏爱井底

因为心灵的愉悦恰恰来源于幽居避世

漆黑的深井也好过黑暗和不义的人世

依赖并追随凡人的,又岂能登顶、一览机密

世人当退隐尘世幽居,而非与主割裂分离

棉袄只合穿于刺骨的冬天,不宜温暖的春日

所以隐居的目的是纯洁心灵的房间无染于它物,长期栖止于至仁主的陪伴。修行灵魂之人,他们虽居红尘,却能接续真有,时刻感受到真主的临在,时刻与真主建立联系;修行心灵之人,他们虽处色世,包罗万象、五彩缤纷,身浸多元,却能时刻从多元之表象洞见真主之独一。他们都被认为是时刻处于隐居的状态。与之相对,那些避开人世、在荒野中隐修一生,然而他们不能纯洁内心、无染他物、根除除真主外的一切、舍弃今世的人,他们的隐居,只不过是虚有其表,只不过是一粒尘埃(随风消散)。

事实上,广义的、超越本意的隐居不仅仅是远离万物,离开他们,根据毛拉·鲁米的描述,处于这种超越之境隐居的人,就像圆规一样,一脚踏在神性领域的边际,一脚踏在人性领域的边际,时时刻刻处于上升和下降当中(作两重世界的摆渡者)。这就是众先知和众贤哲的隐居。

真主给达乌德圣人(علبهم السلام)启示说:“达乌德啊,你怎么独自一人,远离世人,幽居此间呢?”达乌德圣人(عليه السلام)说:“我的主啊,为了寻求您的陪伴,我讨厌人类。”真主说:“达乌德啊,时刻保持警惕,但是不要远离你的同胞,对他们冷淡,你须远离那些和他们相处毫无意义之人。”即,当你渴望接近我(真主)并决心这样,那么,不要为他人而打开你的心门。

主啊,求你使我们的秘密胜过我们的公开之事,求你使我们公开的事都成为善事!主啊,求你赐福于我们的领袖——先知穆罕默德(صلالله عليه وسلم  ),他的亲属和他诚实至善的弟子们。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