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الصوفي,Sufi)是对修苏菲之道的人的一种称谓。我认为在使用这个单词时产生的差异(土耳其语、波斯语念sofi,其他则为sufi)源自于对单词本身来源(词根)的不同看法。有人说:这个词的根源是从“صوف(ṣūf,wool,羊毛)”或者“sophos(wisdom,希腊语,智慧)”或者“صفاء(ṣafā,spiritual delight,精神的愉悦)”或者“صفوة(ṣafwah,purity,纯洁)”当中派生的,暗喻虔诚的灵魂,所以他们被冠以了الصوفي这个名称。也有人说:它源自سوفان سوفانة 或者“صفّة(ṣuffah,chamber,凉棚)”。

在修苏菲之道的人跟前众所周知的定义如下:

朝向真主行路之人。即,纯洁自身并因此达到内心光明、接受精神的启迪的人。

拥有真理的人而非自诩者。真理之主选择了他,并使他褪去浑浊洁净无染,然后他虔心敬拜真主。

奔向先知本质的道路上的行者,穿着羊毛衣服,它是谦虚恭顺的标志;心灵的安定;热爱应爱的;不疏远其爱,也不被友爱者疏远;对于今世的浮华和自身的爱好置若罔闻的人。所以,修苏菲之人的穿羊毛衣服,它归向于他们是因为穿羊毛衣服是他们情况和他们阶段的显现,也因为穿羊毛衣服是众先知的习惯和跟随众先知之人的衣服以及专注于功修之人的衣服。所以,如果羊毛衣是众先知的和真正追随他们之人的衣服,那么الصوفي就派生于صوف 。

奔向人类真正价值的崇高之路的英勇骑士。 他脱离了自身的污浊,抵达了自己真正的天性,过滤掉了人性的泥垢,直至成为心灵纯洁,内心健全的修行大师。

代表着灵性之人的一种名称。为了仿效凉棚之人奉献自己的一生并付诸努力的人,以便自身达到与这崇高的名字相符的人。

有人说:“الصوفي”派生于“صفّ”。尽管值得注意的是,这不符合语言的派生规则。的确他们持续地处于真主阙前虔诚恭顺的敬拜之中,他们祈祷想要做到名符其实,哪怕词的本意与此不符。这是因为他们的崇高愿望和他们持续地将内心朝向真主,表明他们长久地符合这一位置,哪怕派生存在错误。。

有些人宣称:“الصوفي”来源于希腊语的“صوفس (sophos)”,或者派生于古希腊语的سوفيا(sophia),意指智慧。我认为这种命名是外国人(外行人)想当然的杜撰,尽管大多数修行苏菲之道的人都是睿智明哲之人。

在伊斯兰的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苏菲”的人是大修士库法人艾布·哈什目,归真于伊历150年.因此,正确的是我们可以说苏菲出现在伊历第二个世纪。这意味着以这种意义使用“الصوفي”这个单词它出现于我们尊贵的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的时代之后。

从初次出现的角度来看,我们通过艾布·哈希目的修行方式所认识的苏菲行知是有心灵和灵魂之人的修行之道。它遵从符合我们的先知和尊贵的圣门弟子们的生活的简易与谦恭之道,面对今世采取果决的态度,同时加强对死后的奥秘和事务的联系。基于此苏菲修行被引导于顺从精神生活的要求。

从苏菲修行的出发点来看苏菲修行的目的就是心系真主并在内心烙上渴慕和喜爱的烈火。确实,纵观历史,真正的修苏菲之道的人都以美好的品德和礼仪被歌颂,并且他们紧跟着众先知的道路。虽然,在某些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歪斜和偏离但不失方法。但是,将目光局限于这些偏离而否定(贬低)这一拥有纯洁心灵者的修炼之道并不公正。

伊玛目古筛勒在提及行走在精神生活的修苏菲之人时简要地概括:在伊斯兰当中,最高贵的称谓就是“陪伴先知”,这一荣耀和福佑如此崇高,只属于真正陪伴先知的圣门弟子们。他们之后时代的最优秀者也不能获此殊荣而以此被称呼。然后是再传弟子们,他们是那些见过圣门弟子并跟随他们的人,他们认为这是当时最尊贵的称谓。他们之后是三传弟子,他们是见过再传弟子并跟随再传弟子的人。伴随着前三代的逝去,在这前三代的末尾,穆斯林内部冲突、分裂,背离信仰,灾难肆虐之时,伊斯兰宗教学者们(教法学家、圣训学家、教义学家……)只能各自专注于自己领域的研究,担负各自神圣的使命。与此同时,苏菲大师们也实现了伊斯兰灵性层面的复兴。

修苏菲之道之人他们的生活方式极其端庄、节俭朴素。他们纯洁无瑕、远离偏斜和丑陋。他们是人们当中最淡泊红尘者,他们远离口腹、身体的欲望。他们坚持在功修、淡泊和穷困方面互相竞争的氛围中度过他们的一生。他们是稳重之人,是意志坚决的人,一心效仿伟大的先知和伊斯兰中卓越的伟人。因此,由于他们的崇高的品性,不能把他们当作哲学家、先贤哲人的延续(追随者),也不能认为他们和基督教的修道制度和印度的瑜伽有什么关系,也不能认为他们和印度的苦行僧有关联,他们没有效仿那些虚弱憔悴的苦行者和我们当今的放荡之人,那些人,他们不知敬畏真主和真主的尊严。

事实上,苏菲行知从它出现初期以及效仿它的人来看,它确是人类内心世界的真知、超越万物的本质、隐藏在万有存在当中的隐秘的知识。修苏菲之道的人是学习这一知识的求知者,是驰骋这一疆场的骑士,以便他们能够达到这一大道的尽头。他们穷其一生奔向世人典范——宇宙型之人、完人——这一境界。的确,它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旅途,向往这奔向那永存者(真主),是一往无前、永不屈服、永不停歇的坚持,是不期待任何补偿和奖赏的求索。这就是真正的苏菲修行,修苏菲之道的人是伟大的勇士,是承载这一精神的有福分的代言人。

如果我们通过这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就会清楚地发现:修苏菲之道的人和哲学家、基督教的修士、圣徒和修行瑜伽的人没有任何关系,同样苏菲修行和哲学、基督教的修行以及瑜伽没有一丝或远或近的关系。是的,古希腊哲学家和印度的贤哲在伊斯兰之前就已经遵行纯洁心性的道路,并且实践着类似于苏菲的努力与克制的行为。但是这两条路从原理和基础上来说是完完全全不相同的。那是因为修苏菲之道的人是通过紧抓记主、敬拜、善行、自省、谦虚和谦恭的基础来纯洁内心,因此他们致力于坚持这一路线直至生命的结束。而哲学家的纯洁心性——如果这也能称作纯洁心性的话——它只不过是恣意妄为的修炼,其中没有敬拜、没有善行、没有自省、没有谦虚、也没有否定自我,不然,其中常常是忽视和自我的矜夸达到了厚颜无耻、愚鲁腐朽的地步。

修苏菲之道的人分为主要的两类人:

第一类人:以知识为轴心出发,凭借对真主的认知这一扶翼来研究接续真有。

第二类人:只是为了获得体验、神迷、揭示而修行之人。

第一类人他们向往着达到“无法无力,只凭真主”的顶峰,他们在漫漫修远的路途中、在“向主而行”、“与主同行”、“替主而行”的境界里凭着知识和对真主的认知的扶翼而度过他们的一生。他们在万有当中所亲眼目睹的变化、转换、以及万物的构造都为他们带来了阐述真主临在的大能和神圣意志的万千信息,所有他们见证的、亲历的事件都以不同的腔调和音调低声向他们诉说这些机密。

第二类人他们是探究揭示、贤征、体验、神迷、入迷的人。因此,他们有可能会生活在咫尺天涯的困境中,因为他们有时(过于执着于追求体验和感知而)疏忽了真正的目的。即便他们在他们的道路上、行为上和修行中极其努力也罢。

第一种路:它是行走在以《古兰经》为指导的绿荫下,具有伟大的贤品的人的路。

第二种路:有时候其中会出现渴慕、感情、盼望,即便它的轴心本质上仍然是尊贵的古兰经和圣训也罢。因此,相对而言,前一条路更安全、更有保障一些。

此外,修苏菲之道的人,把人们分成了三种人:

第一种人:被冠之以“完人”、“登峰造极之人”之名的人。这一类人被分为两种:

第一:众先知和众使者。

第二:通过跟随这些伟大的先知和使者们,以及顺从他们,到达了接续真主的完人们。从他们崇高的德行来说,这些人代表着真正的完人。但是,尽管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其自身是完人,并达到登峰造极、接续真有之人也罢,也不能成为他人的导师。因为他们当中的一部分登峰造极、获得接续真有之福分的人,不能够从见证之中的惊涛骇浪和彷徨失措中解脱。所以他就怔在那里,绞尽脑汁地去感知、去思考。也因此,他和人性的世界之间彻底断绝了关系,而不能够引领他人。

第二种人:被冠以“修行之人”、“登堂入室之人”之名的人,这些人也被分为两种:

第一:只追求独一的真主,不考虑今世与后世。

第二:追求今世—在合乎教法的范围内—也追求后世与天堂,这些人他们是淡泊今世者、谦恭拜主者、无能为力和需要真主者。

第三种人:他们是将目光聚焦于今世的人们,修苏菲之道的人把他们称呼为“停滞不前者”,而这些就是作恶者、薄福者,是属于站在左边之人或者左手接过文卷之人。他们既不去看也不去听,更不去理解。

有人把这三种人这样称呼:

第一种是近主之人; 第二种是站在右边的人或者右手接过文卷的人; 第三种是站在左边之人或者左手接过文卷之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