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张力该如何修复?

维持精神张力远比获得它困难,端赖决心与毅力。张力会因为熟悉和习惯而松懈。信仰者由于渐渐习惯那些因素,故渐渐不再看重它。有时,自私、情欲、野心、妒忌、觊觎、贪婪、名利、耽逸、消沈皆会打消其在主道上行动和服事的热诚与爱。此种发展会耗损其原有之精神质量和伴随它而生的意志力。如果积极的信仰者开始借故不再向往其未来的终点,他们的张力便会逐日萎靡,终有一天会消失。若无精神张力,信仰者是无法为真主、伊斯兰及人们奉献的。

所幸我们周遭有些人堪称这方面的楷模。例如,笔者曾遇过一个人,我问他是否已待在家中数日,他回答:「如果手中有任务,我就不会待在家中。」

医生为病患开处方和接种疫苗时,会嘱咐我们要如实地听从其建议,不论我们是否愿意。而我们也会为了身体特别留意医嘱。难道我们不应更留意(或至少同样注意)那为我们的精神张力所开的处方吗?倘若我们轻言怠忽,又该如何保存我们的精神张力,并与「先知」及其门徒们同在呢?

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不要离群索居,因为「狼将吞噬离群之羊」。凡是离开人群者将为撒旦(Satan)所噬。他们开始于为其所不能为者悲叹,从此一蹶不振。这个行为原本是好的,然很快地,他们会开始批评和贬低其友人的行动,从而否定这项事业的目的与理想,宣称其正在做的事都是不妥当或不必要的。一旦如此,他们便有误入迷途之虞。唯有当他们被拉回群体中不再孤立,他们才会得到救赎。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即需封闭所有可能通往此种结果的道路。

寻找新方式来延伸和更新你的认识与知识(尤其是思想方面的知识),要持之以恒,不可间断。真主如翻开一本书般将宇宙展示在我们眼前,然后派遣众先知与神之「经典」来教导我们。无数虔诚的圣洁者和知识渊博的学者已在知识和智慧上登峯造极,他们努力理解和解释「伊斯兰法」(Shari’a)和造化之书。如同蜜蜂忙碌地在花丛间采蜜,他们将其力量贡献在其知识的蜂巢中。万事万物本须按照神之「大智」的要求与目的得到悉心地研读和评估。若我们能这么做,就是按照神之「大智」做事。而凡是无法循序渐进地行事者,将会丢失其知识的生命力,于短时间内败亡。

在此,思考死亡也是一重要因素。在一个人被注定的时间前死去,是另一种获致真正生命的方式。只有死亡;只有了解所有真正的朋友都在彼处等待我们,而真正的幸福与恩泽是存在于墓穴的另一边时,才有可能切断那令我们疲惫不堪的世俗念想。

抵达至爱的朋友(「先知」)处、天堂以及神之「美」,难道不是我们最高的理想吗?我们实须竭心尽力,在通往此终点的途中不畏艰难。笔者很喜欢马,故喜用马来比喻为主道而奋斗的人:一匹马在奔跑时绝不会喊累或托辞驻足,牠会驰骋到心脏破裂、倒地而死为止。死亡反而成为牠停足的借口。凡是为祂的事业而奋斗者,皆应效法马的精神━我们必须在主道上奋起直追,不停不歇,无怨无悔,至死方休。

与能启发、告诫、警告你的人为友。此种朋友将注意你的疏失而予你忠告,让你重回到正轨。尽管刚开始或许有些别扭,但听从忠告只会导向善果。

当你觉得你的心有些松懈、偏差或失去热忱时,要告诉你的朋友,让他了解你的状况。你的朋友将助你恢复。虽然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但它将导致善果,令你远离苦痛之境,以精神的喜悦取代精神上的痛苦。笔者经常跟这样的朋友谈话,尽管他们有的比我年轻,或曾经是我的学生,但他们的建议往往能使我裨益良多。而每个人都能建立此种关系,只要那是义务性地,且是出于对真主之爱的。

俗话说:「滚石不生苔。」这句话很适用于那些服事真主者。我们关心自己比他人多,这是常情;即使别人的事在原则上或许比较重要,但它们之于我们的影响力只是次要且间接的。所以我们必须谨慎地评估和运用此种自然的心理状态。每个人皆应承担或大或小的责任与任务,对于已做或即将被做之事也须担负起义务或予以协助。

只要我们诚恳地接纳上述建议,凭真主意欲,我们将能保存和强化我们的精神张力,成为积极奉献的人类。

Leave a Reply